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前身为1974年建立的政史系,1979年开始招收历史专业本科生,1980年正式独立建系,2003年10月更名为历史文化旅游学院。
学院目前下设历史系、旅游系和考古文博系,开设历史学(师范)、旅游管理、酒店管理、文物与博物馆学四个本科专业。历史系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,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;旅游系拥有旅游管理(学术型)、旅游管理(专业型)、学科教学论(旅游教育)三个方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;考古文博系拥有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,以及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。
学院拥有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(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)、辽海历史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(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)、辽宁省旅游业紧缺本科世界杯买球基地、辽宁省教育厅校地校企宗教问题研究院、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—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智库、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现代产业学院——旅游管理与服务产业学院。辽海历史研究团队是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。
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,教授10人、副教授17人、博士生导师7人,硕士导师40人。其中,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人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委1人,教育部社会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,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,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,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,辽宁省“兴辽英才计划”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,辽宁省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百人层次人选3人、千人层次人选2人。
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,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和考古学团队为辽宁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团队;历史学(师范)专业为教育部“双万计划”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、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、省级特色专业,旅游管理专业为辽宁省旅游业本科紧缺世界杯买球基地依托专业,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为教育部“双万计划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、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。学院现拥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,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,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,省级精品课、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1门,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3项,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,2部本科教材获评首届辽宁省教材建设奖。
近十年来,学院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,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基金29项,其中重大项目1项、重点项目2项,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9项,省级项目60余项;学院教师共发表各级各类论文1000余篇,多篇论文被《新华文摘》《红旗文摘》等全文刊登和转载;出版著作及教材近百部;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1项、三等奖11项。
学院先后与日本山口大学、富山国际大学、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和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,并先后邀请美国、日本、加拿大等国学者和国内学者50余人来院讲学,同时,学院教师有30余人次赴国外讲学和参加学术研讨会。
建(系)院40多年来,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桃李生辉、硕果飘香,共向社会输送了8000余名毕业生,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。